没啥劫渡,俩仨道友
白发松龄蒲团卧,枕上长栖梦里貘
||历山焚酒书人||写罢诗文命便休 ||
石榴的颜色即是死亡
隐形多年李贺吹

关于

关于写作训练一点想说的

读完有感,另开一篇说说自己的感想。

您的好朋友莎樂美:

鶴理:



沈熄子:







 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写作功力和技巧的文章了。最近在和基友讨论分析当前所在圈子的写手现状,催生了我把这篇东西写出来的决心。恰好完成了手头的事,不妨多写一些。我会用到许多的外文单词进行定义和辅助释义,请不要不习惯,不认识的麻烦自己查词典。




遑论严肃的文学创作(serious literature)抑或是网络文学(包括但不限于ACG或RPS同人文),在我这里一视同仁。因为我的原则是,既然写,就好好写。




一、创作的基础。




首先,我希望你明确自己写的/想写的/即将要写的是什么。是一篇散文?一部小说?一个parody?如果你的目的是“讲故事”,那么你要讲的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还是一个段子?




然而,无论你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短篇、中篇、长篇,还是一个段子,请始终记住,它是一个记叙文,或者是记叙文的化身,应该基于记叙文的创作格式进行考虑。




1、故事性。




一篇小说(novel/fiction),或者说故事(story),由很多元素构成,比如背景设定(世界观world view),人设,情节逻辑,写作文笔。但是对一篇水准(level)可以面世的文(因为讨论的是小说,所以以下全部用“文”表示)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故事性。




故事就是情节(plot)。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再短的段子,故事都是它的灵魂。矛盾(contradiction)和逻辑(logic),是构筑故事和串联情节的基础。别慌,这里的“矛盾”指的就是唯物辩证法那个矛盾。编剧专业有条定律是剧情的核心是冲突(conflict),其实这条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观众看的是什么?看戏,就是看故事。所以故事性是绝对的第一位。不要跟我说你这篇文或者parody(关于“parody”我随后再说)的世界观设定有多么牛逼,比《三体》还牛逼又怎样,也不要跟我说你这篇文的文笔有多么出色,比《红楼梦》还出色又如何,缺乏吸引人的剧情,一切都是白搭。




我只板上钉钉一句话:故事性大于一切。




矛盾是什么?从哲学方面解释就是“存在”。我解释完了。没懂的自己去看书。




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在小学的记叙文写作课上都学过,而且烂熟于心: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




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某言某行的出现,请考虑安排它的目的:是推动剧情还是塑造人物。一个埋藏好的伏笔或是引线,要在后文找得到与它呼应的剧情。逻辑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正常”的。一个好故事,应该有头有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如果剧情是零零散散满天星般的分布,很可能犯了碎片化的“搜集癖式写作”的毛病。一个厉害的作者,每一笔都不是无心之笔,每一滴墨水都不会是浪费。对于主要剧情和人物塑造没有助益的情节,甚至是看起来乱七八糟没头没脑的情节,就是废话。废话,不如不写。




2、文笔。




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关于文笔的问题。我在看文时有两个小小的原则:情节性(故事性)第一位,如果文笔足够好,情节性可以适当放松要求;文笔要非常好(至少要比我的好,这样才值得我学习),然而如果情节性足够强、故事足够好看,文笔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情节与文笔双管齐下,可以说不达到我的标准的文,我看都不会多看。




举例子来说,《全职高手》《盗墓笔记》都属于文笔一般但是故事极佳的。“文笔极其出挑但是故事不怎么样”的,只有寥寥几部存在于我的印象里。而盗笔和全职的风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故事性决定市场。




文笔是什么?无非就是叙述的能力、组织文字的水平。文笔绝对有好坏、高下之分。我不说好的文笔是怎样的,因为好文笔多种多样,褒义词诸如华丽、清新、淳朴、洗练……不一而足;差劲的文笔也有几种典型:词不达意,拖泥带水,繁琐冗杂……云云。




文笔体现的是一个作者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好的文笔毫无疑问带给人美的享受,除却故事性,增加的是作品的艺术性。在中文(汉语)里面有一个独特的板块——成语。对成语恰当、纯熟运用会让文章增色不少;而成语的使用(量与场合)也能够侧面反映作者的文字功底。我一直认为我的成语积累是相当不够的,所以永远在学习。




我曾经一度非常重视文章的文笔,直到我遭遇了一个文笔拔群,但是写出的同人文实在让我看不下去的写手。平心而论她的文字功力是我见过的极为上乘的,然而我和几个人私下交流的结果是,读不下去。因为她的文章没有逻辑。她会用大段大段华丽的辞藻,铺排出绚烂壮阔的情境,然而她的剧情非常苍白,剧情的前后衔接很薄弱。换言之,故事性很弱。如果把她的文当作散文或者文字模板进行好词好句学习,我相信可以勾画出满篇的重点。我不能否认她是在讲故事,她写的的确是story,然而她输了,不是她的故事不好,也不是她不用心,而是她没有那个能力——编织故事的能力。当然这也和她不那么长的人生阅历有关。没关系,对于这种天资聪颖且阅读量极大的写手,我们只需要给她时间。




3、真实性/生活气息。




所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优秀文化指的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评判一部作品好不好,就看它是否受欢迎——不管是功利的市场还是高冷的业内,评判的群体归根结底是为数最多的“人民”(audience)。人们会喜欢接近自己生活的文艺作品,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就算不是“贴近自己生活”,也需要真实,也即,看上去就是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比如,《红楼梦》的世界离我们凡夫俗子太远,但是还原的是真实的荣国府的生活。这是关键。即使是科幻、魔幻和推理小说,(从理论上)也不应该超出正常的科学逻辑范畴。




(当然你可以跟我抬杠说当前全世界的科幻小说都是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和爱因斯坦霍金相对论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想自己create一个世界观,ok,你去造吧,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就好。)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事必躬亲地体会每一种生活。所以我们才需要采集创作素材。去读书,去看史料,去走访亲历者……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创作的来源,这句话对极了。




真实的反面,就是华而不实的虚幻。所以玛丽苏注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我很严肃,我指的是《天使街23号》《明若晓溪》那种东西)。




综上,我认为故事性和文笔是决定一篇文是否优秀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无论如何非要挑一个更重要的,是前者。故事性是小说的灵魂,逻辑是重中之重。但是最终要统一于生活当中。








二、同人文设定相关。




※首先我要说一下本身我不吃任何欧美同人三大梗相关,所以ABO、哨向、BDSM不在我讨论范围。关于这个比我懂的人多得是。




1、PARODY。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还有paro这么一个说法。比如“学院pa”“花街pa”“黑道pa”“娱乐圈pa”。如果我的感觉没错的话,刚才我说的这几个应该是同人文创作领域人气和采用率都很高的paro。




然而首先我们来弄清一下什么是“parody”。




【parody】①a piece of writing, misic, acting, etc. that deliberately copies the style of sb/sth in order to be amusing. ②sth that is such a bad or unfair example of sth that seems ridiculous.(Oxford E-C Dictionary)




那么好,问题来了:how do you comprehend “copy” “style”&“amusing” ?




从英文释义上看,parody并不是一个好词,顶多算是中性,甚至有贬义的意思。Well我知道很多人不在乎这些。这回到我最初提的那个问题:你清楚地知道你要/想/即将写的是什么吗?如果单纯作为amusing,没有问题,甚至连文笔都可以弃之不顾;然而如果你希望写的是登堂入室的novel或者是fiction,就不要抱着amusing或entertaining的态度来。




如今parody/paro/pa已经作为一个引申词在中文同人创作领域被广为采纳,其含义也不应该被桎梏于纯粹的本义当中。既然如此,我想也许有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它:frame。




*** ***前方高能装逼现场,非专业人士自行避让*** ***




2、frame。




首先说一下frame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只在我和亲友私下交流的时候用。借用出处是新闻传播学的“框架”(frame),而究其源头,则是【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人类学家G·贝特森1955年论文《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1974年社会学家E·戈夫曼《框架分析》明确为其定义: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有助于人们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




——跨专业理论到此为止。我想说的是,比起parody,我想frame的说法更适合“学院”“花街”“黑道”……等等的世界观设定。




用花街来举例子。花街,也就是妓楼,窑子,勾栏院,嗯。




花街是个很好用的梗。好用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美。人美,妆美,衣服美,诗酒歌花,一切都美,很好地符合浪漫派创作者的审美,当然也很容易迎合大众追求美的观念。②杂。烟花柳巷是个什么地方?三教九流,乌合之众,“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可风雅可风流,这种声色犬马乌烟瘴气的地方,是孕育故事的好土壤。③情。蕴藏在繁华花街的情,那真可谓洋洋大观,《吉原哀歌》就有过细致的描述:萍水相逢,逢场作戏,哭哭笑笑,廉价的身体,虚伪的游戏……在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境当中,是很好讲出壮丽凄婉的爱情故事的。④差别:在花街,不管是游客与妓女,还是游客与游客,之间都会有悬殊的身份地位等级阶级的差别,这些形形色色的差别,很方便制造矛盾。⑤相对哲学的主题:自由&爱情。花街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违背人性的地方,而正是剥夺自由(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自由)的方面,成为了一个花街pa最大最主要的矛盾。不信看一看,现代所有的花街主题小说、电影、同人,无一不是在这个无自由的体制下追求自由(身体的、恋爱的)。所谓人类文学史上两大永恒主题:战争,爱情,那么我们可以说花街pa大体上就是一个“为了自由和爱情而与枷锁作战”的故事。⑥BE。出于种种原因,花街pa很难有皆大欢喜的结局(参见③④⑤),而容易制造BE的结局,尤其受到某些喜欢虐向的作者和读者的欢迎。




综上,花街pa是一个相当好用的主题。




于是,当我们看到一篇文标了“花街pa”,我们第一个会想到什么?




如果是日本,自然是江户吉原或京都游廓——绮丽的和服,雅致的妆面,烟枪木屐笼巾着,和歌清酒纸灯笼,浪人武士大将军,铁浆沟回头柳……啊,壮烈的来了。




如果是中国——中国背景的花街pa多见于民国设定,我猜原因第一是写手们对宋明的窑子不熟,第二是民国恰好又符合了战争背景,太激烈太好玩了(x —— 那么好,旗袍,信物,妓女们有不少能识文断字,上海南京这一带还有高逼格的留洋人士;若再恰逢二次革命或者抗日战争打起来,更精彩的就来了。




(wocap这么一说我怎么感觉我对民国还没有江户熟……orzzz)




——这就是frame理论里面所说的“认识和阐释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定位、感知、理解、归纳”。应当说我们从看到“花街”这两个字起,就在心里默认它是美的,爱情是感人的,结局是虐的……已经做好了接受一个我们内心的花街frame的心理准备。有些人就偏好这一口。




这,就是frame。




那么,我们这个感知从哪里来?这就从受众的角度牵涉到另一个概念:基模(scheme)。关于基模我以后开同人文专章再说。




于是,由于frame和scheme的双层限制,想要在这个paro里面施展拳脚,就需要①充分的专业知识②高度的想象力③出色的写作能力。打个比方,就是一模一样的校服,你能穿成什么样,穿得好不好看、出不出挑,取决于你自身的条件;全国统一的高考作文题,你能写成什么样,写得精彩不精彩、能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取决于你自己的本事。




但是另一方面,同人文创作,享受的就是这个戴着镣铐跳舞的过程,不是吗?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看同一个paro里面若干不同作者写的文章,又可以感受到对比之下的缤纷乐趣。




其实是个挺好的事。




装逼结束了,谢谢观赏。




3、OOC




OOC我必须单独说一下。忍了太久了简直。




先说一句:一切同人文都有OOC,但是,OOC到某种程度的你不如不写。




什么程度算是“不如不写的OOC”?把作品的人名替换一下,可以当原耽来看,或者当某个其他作品的同人文来看。




我写同人文大约三年的时候(我写同人到现在差不多八年了),思考过同人文人设的优越性在哪里。结论是“不必要大费周章地交代人物”。也即,当你把人物带出来,熟悉原作的读者自然知道这是个怎样的角色,而不必花费一些笔墨去写“xxx是个怎样的人,长了一双怎样的眼睛,一个怎样的鼻子和怎样的嘴巴,是谁的娘家表亲的昔日同窗的二舅爷”。然而,在我意识到同人创作OOC可能达到的严重程度之后,我知道,以上这条优越性仅对没有OOC的作者有用。




ACG里面比较不好把控的是页游,RPS里面不好把控的是不颜出的人物。所幸这两个圈我都待过。应该说原著角色塑造越丰满,二次创作越不容易OOC。页游和ボカロ歌い手人物,由于原始设定就很有限,所以太容易OOC了。




而话说回来,既然原始设定就很有限,谁又真正能断言character的C是什么呢?(笑)




为什么要创作AU(another universe)同人文?因为有一些特定的人物关系或情节环境,我们想看到这些角色来演绎,于是我们把他们安插在AU世界观里。于是诞生了学院pa,花街pa,黑道pa,娱乐圈pa,甚至MBpa……但是,既然初衷是同人创作,我仍然希望不要脱离no OOC这条原则。OOC太厉害的话,为了填满你强奸援交贩毒诱拐恋童这些乌七八糟的脑洞,我建议你去写原耽好不好?




虽然对于一些意识流狂热爱好者,以及自我感觉良好的OOC大手来说,以上这些都没有什么卵用(摊手笑)。








三、写作练习。




终于说到我想说的重点了……好欣慰。这一节我认真地说一下文章(小说)应该怎么写(创作)。




1、语言风格。




当你确定了你要写的主题和时空背景以后,应该选择与它匹配的语言风格。




在非母语文学或电影当中有一个现象是“翻译腔”。欧美翻译腔、日本翻译腔。我不太熟悉欧美我只说日本。因为日语本身语言特色的问题,很多语句无法表达出那种含蓄委婉或者曲里拐弯的皮里阳秋,有的就算翻译过来了也显得很生硬很不自然。明治到大正年间那一批作家的大陆翻译还算正统和上乘,近几年一些小说根本就不能看,轻小说风格太重。




扯远了。




你是在用中文写作,那么自然你的文字首先要符合中文的语法和规范。接触日系文学比较多的读者可能会比较习惯轻小说文风,甚至根本察觉不到;但是这个群体毕竟是少数,作为一个中文创作者,请尊重广大的中文阅读群体。




其次,在保证中文写作的规范与流畅之下,选择符合世界观设定的文风。




不怕打脸,这种所谓的“文风”恰是“翻译腔”带来的。应该说翻译腔绝对不可避免,当我们在读一篇翻译来的文章的时候,会从翻译腔体会到原作的创作语境,与当时背景下的风土人情。看得多了自然驾轻就熟。换言之,一个与当时当地相匹配的文风,对读者来说会有一种“代入感”,即“没有违和感”。




那么好,如果你要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美利坚大陆,尤其还是南北战争背景,可以参考《飘》《汤姆叔叔的小屋》;如果你要写的是日本古代怪谈,可以参考《源氏物语》《枕草子》;如果你要写的是中国民国,可以参考……算了就张恨水和张爱玲吧。但是在民国有个很特殊的林语堂,《京华烟云》作为“民国版红楼”,张振玉的翻译用的是夹杂着京片子的古典白话,也算是非常地道。




我自己的写作习惯是,当我确定了一个想写的pa,会去查很多相关的资料,同时阅读大量那个时代创作的作品(不是后人写的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作品,而是诞生于那个时代的作品),吸收语言风格。我写过中唐、平安时代、二战、明治花街、民国、现代日本、现代欧洲、现代美国,大概截一下:




【“那个……要是你不介意的话,为了表示感谢,我想带你去玩。”她小心翼翼地提出来,“看样子,你是来这里的游客吧?我家就在附近,我知道这里的好玩的地方……可以吗?”眼睛一眨一眨,很显然在期待肯定的答复。】(2012《流星守》/现代日本)




【我知道了。他从容又不失礼貌地打断理事长,又转向我。我们,去看看你的病人吧。我抬起头,看到他这次是真的在笑。如果要找一个形容词的话应当是“和善”。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就在我还在探究他笑容后的深层意义时,他已经出门走向电梯。香里赶紧拉上我跟上。】(2012《春神》/现代日本)




,酒馆没开门。这不是酒馆的风格。但现在就算抱怨也无济于事。所幸他可以去教堂取个暖。要知道他住的地下室,一到冬天简直不能活。教堂的大门敞开着,宽容地迎接着每一位在岁末造访它的信徒。或是反省,或是忏悔,或是别的什么。】(2013《圣诞快乐》/现代欧洲)




【程家那两扇漆木大门,直到傍晚才打开。程有凤披着条皮袍施施然走出来,身后跟着两位家仆,一人怀里抱满满一箱炭火。众人谢过之后,捧着来之不易的炭火感恩戴德地离去。最后只剩下一位少年站在大路中央,既不要东西,也不走。少年一身白衫,在风雪里站着,像只纤细的雪人儿。程有凤倒有了兴致,打发两位家仆先回去后,独自走向了那少年。】(2014某企划的烂尾文/民国)




【Rottin穿着白色连衣裙,黑长的马尾像一把利落的刷子在腰际一扫一扫。她低着头,没头没脑地径直走向拐角那一片自行车。啪地开了锁,咣地推出来,长腿一撩上了车,呼啦一下消失在小巷尽头的光线里。】(2013《灯塔》/现代美国)




【只要哪一夜有她的表演,不论是弹琴还是作和歌,都是整个吉原的节日。只要写着她名字的名牌挂出来,总有人驻足流连。人们总愿意把她的衣服想象成白无垢,以满足自己的某些幻想;而无幸观赏那出众姿影的粗鄙的人,时常在与别的姑娘的一夜交媾中,做着嫁娶她的美梦。】(2015某明治花街pa)




用语言(各地方言)来举例子的话也很典型:北方话,上海话,广东话是有很大差别的,即使书面语都用普通话来写,总还是有一点细微的差别。三个例子:王海鸰《中国式离婚》里面,林小枫拉架的时候对她弟弟喊的是“撒手!你撒手!”这是典型的北京话,南方话口语里面没有“撒手”这个词。严歌苓《陆犯焉识》里面,恩娘说“留学是好事体”,冯婉喻说“伊是谁?”,“事体”“伊”当然都是上海话。李碧华《饺子》里面,“等你来了我才烧饭”“眼前无路怎回头”,可想而知应是粤语。




北方、华东、华南,掌握这三种语言特色也就够了。北京话里有儿化音,东北话“咋”“啥”,上海话的“我帮你讲”“我东西掉了”,都是值得注意的小细节。添上了这些,会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也就是我说的创作基础的第三条。至于训练方法不用多说。听相声,看上海方言节目,看粤语电影,过一段时间都能完美培养出来。




另外我还有个习惯是,当我在写日本背景下的故事时,人物的对话我会先用日语来想,然后翻译成中文。这样能够确保我的表达是原汁原味的,带给读者的感觉也是地道的日本语境。而这种“翻译腔”,则是我个人的风格。我会尽量保证不矫情不做作。当然反过来,所有我写过的对话,我都可以再翻回日文。(英文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orz英语没有日语好T_T)




(有个好玩的事。前几个月写的某篇文结尾的告白是“お前はもう、俺の中にいるの。”我死活想不出来这个应该怎么翻译,怎么翻都达不到我预想中日语才有的一语双关的效果。最后写的是“你已经……在我心里了。”但还是觉得很奇怪,而且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句又含蓄又苏的告白orz)




2、简练原则。




这条是我给自己提出的规矩,基于“奥卡姆剃刀原理”。也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文章里面就是,能用一句诗的不用一句话,能用一个成语的不用一句诗。当不知道怎样写是最好时,字少为上。




举个栗子。“这个时候不用说任何话,静默胜过一切的言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胜有”。




然而这个原则有个利用前提,就是上一条——务必符合全篇语言风格。如果全文都是那种叽叽歪歪长而不腻的欧美翻译腔,用第一句就没有任何问题。后两句则适合放在文字洗练、四字成语大量出没的文字环境里。




事实上简练原则更多的是用在我拿捏不定选取哪种写法时的。当描写一个人物动作或神态的句子有两种或以上的写法,而我选不出一个最合适的(比如把字句or被字句,或者前后语序有变),非常简单——用字数最少的那个。至于字数少会不会造成文字上的缺失感,这个要靠后期精修的审查进行弥补润色。




有个很经典的,我在一个句子上面纠结了好几天。以前一篇文里【没有分寸地欺负他,心安理得地欺负他。】【欺负得没有分寸,欺负得心安理得。】【欺负得没有分寸且心安理得。】三种表述实在难以决定。这篇文的特征是行文平铺直叙,平行句式大量出没,所以事实上字数最少的最后一句是第一个被否决的。而最终我采用的是第一句,因为前文是“这样一来好像他在欺负他似的。他的确在欺负他,他不能否认,仗着他的喜爱,仗着他的包容”。一开始用的是第二种,但是在修改润色的时候又改回了第一种,是从句式平行工整和朗读的音韵感出发考虑的。




细节之处的文字采纳,也要服从全文的布局谋篇。




至于为啥我会想出这么一个决绝的办法呢,主要是……我这人非常的懒啊。我懒得敲字。(←就这句话,原本写的是“我只是懒得敲字而已”,然后改成了“我懒得敲字”。)




3、文字没有张力怎么办。




“文字的张力”其实是个挺玄的东西,建议直接看知乎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15158 点赞6k多那个,我觉得很不错。




4、文字不生动怎么办。




“生动”并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们从初中就知道把“生动形象具体”连在一块写,可见这三个形容词的含义是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叠的。我觉得,“生动”的基础是“真实”,是“栩栩如生”。所以不要在连真实刻画都做不到的阶段就追求花式修辞。何况历史上有多少大家的文字是如梦似幻气象万千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实地讲故事而已。所以我的建议是:用你平时说话的口吻,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这就够了。当你的阅历足够多,自然写得出舔碗那么生动具体的情节了。(又说到舔碗梗了xsk)




5、如何增强故事性。




对此我也提不出什么捷径,因为我本身的阅历也还浅,我既然把“故事性”排在重要性第一位,就说明我自己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它。我可以给出的建议非常踏实:多读书,多旅行。




6、NO OOC。




虽说二次创作OOC不可避免,但是过分到我看不出这是鹤丸国永反而改成张起灵我都不觉得任何违和,这就有很大问题了。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置方法,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这是谁”,才会考虑“他要怎么做”。OOC,说到底还是写手本身对“同人创作”这件事没有那么清醒的认识,换言之,对于自己“同人写手”的身份没有那么强的责任感。强行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识流设定加诸于人物之上,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体现,就是OOC。




至于“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如果你不能够很好地想清楚的话,可以做一下这个问卷→365角色问题。不管是原创还是二次创作,这些问题都能够帮助你把角色塑造得更立体、更有生活气息。








我大概写了些自己在写作当中的心得体会想法之类的。写了这么多我无非希望能够看到写手的进步;而同时作为一个读者,我也想看到圈子里更多好作品的诞生。




我希望不管是原创作者也好同人作者也好,都把自己的文章当做一件严肃正经的事情来认真对待。不要本着“反正是网络文学”就听之任之、洋洋洒洒随意码字。你要知道,这个国家的文学环境,就是无数我们这样一文不名的人构筑起来的。你的一丝不苟,你的漫不经心,你的大而化之,你的精益求精……你的一举一动都会隐秘地影响整个圈子的创作环境。你可能浑然不觉,然而这种影响确实存在。












(※本文开放站内转载授权,即可以戳【转载】按钮。其他外链转载请先要授权。←我写的同人文是禁止一切形式转载的)









评论(1)
热度(93)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长安某 | Powered by LOFTER